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舍羅婆鹿本生經 Sariputta

舍羅婆鹿本生經

Sara­bha­mi­gajā­taka (Ja 483)

[菩薩═舍羅婆鹿]
序分 此一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就佛向自身法將舍利弗簡潔發問,而舍
利弗詳細說明之事所作之談話。爾時佛向長老簡潔發問。此為佛由天上降下時,要
略而有順序之故事:即長老賓頭羅跋囉惰闍,以神通力由王舍城商人處得來栴檀之
缽 2 時,佛禁比丘等使用神通。時外道等自思:「沙門瞿曇禁止神通奇蹟之使用,故
今後彼等自身必不使用。」而一無所知之彼等弟子等問日:「何以貴君等不以神通力
取缽?」「自己等對盜取之事,任何亦不為之,而況欲取一毫無價值之木缽?有何人
願以自己精徵微妙之力徒現於彼等在家人之前,由此考慮所以不取。但釋迦族之沙
門伴侶,貪慾且又愚痴,出以神通力往取。切勿思吾等之神通力有何使用困難,自
己等眼中並無沙門瞿曇之弟子,若吾等有意樂,可與沙門瞿曇一較神通之競技。沙
門瞿曇為一神通,吾等則為雙倍之力使見。」彼等如此之言,比丘等聞知此事,告白
世尊:「世尊!外道等欲為神通。」佛:「汝等比丘!任彼等為之,吾亦將為。」
頻毘娑羅王得此傳聞,出至世尊之處,問曰:「世尊!請為神通如何?」佛:「甚
善,大王!予將為之。」王:「然則佛非曾就此已制定禁戒耶?」佛:「唯然,大王!

264 然此為對我佛弟子所制者,非對諸佛所謂之禁戒。正如大王,貴君御苑之花與果物
為對其他人等所禁者 3,而此規定對貴君則不適用之理相同。」王:「然則世尊於何
處為此神通耶?」佛:「於舍衛城城門之處,騫荼菴羅樹之下。」王:「予於彼處為作
某種準備。」佛:「大王!一切不用。」翌日佛於朝食終了,托缽出行,諸人見之問曰:
「世尊往何處?」「將往舍衛城城門之所,於騫荼菴羅樹下,為摧破外道之雙倍神通 4
第十三篇 一四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四四
而行。」比丘等以此語使聞。
大眾:「如佛之神通,實未曾有,吾等將往見之。」於是離開家戶,隨佛之後而
行。他之外道:「沙門瞿曇行神通,吾等亦行自己之神通相與之競。」於是引率各各
之弟子等,追隨於佛之後。不久佛至舍衛城,王問:「世尊!即將真正行神通耶?」
佛:「即將為之。」王:「何時為之?」佛:「由今日至第七日阿沙荼 5 月滿月之日。」
王:「世尊!將作幕蔭耶?」佛:「均已妥當,大王!在予行神通場所,帝釋為作十二
由旬寶石之幕。」王:「行此神通之事,可否向市中宣布?」佛:「可與宣布,大王!」
王即命令法之布告者,跨於美飾之象背之上:「佛於舍衛城城門之處,在騫荼菴
羅樹下,行摧破外道之神通,時為自今七日之後。」於是每日巡迴布告。外道等聞佛
於騫荼菴羅樹下欲行神通,於是投擲私財,砍伐舍衛城附近一帶之菴羅樹。於滿月
之夜,法之布告者巡迴布告:「今日 6 晨朝將行神通。」彼依諸神之力,如立於全閻
浮提中家家之前布告之狀,聲音響徹。而起心欲往見者均自己到著舍衛城,如是有
綿延十二由旬之參觀者。
佛於晨朝拖缽入舍衛城,爾時王苑之園長名騫荼者持一如水壺大之純熟美麗菴
羅之實,往王所之途中,彼於城門之處會佛,「將此獻佛為宜」,彼以菴羅之實向佛

265 獻上,佛受之坐於其處而食。食終佛言:「阿難!將此核付與園長,植於此處,此將
成為騫荼菴羅樹。」長老依言,於是園長掘地植之。其核忽破,數根下垂,出鋤柄粗
細之芽,彼於多人得見之間,成為高達百肘,幹枝五十肘之大菴羅樹;而於觀看之
間,開花生實,蜜蜂群集,果實墜滿樹上,聳立於天空之中。風來吹打,使美味之
實落地,後來之比丘等食之而去。黃昏之時,諸神之王熟思:「造七寶之幕,為我等
之責。」於是速遣毘首竭摩覆以青蓮華十二由旬作七寶之幕;如是一萬世界之神前來
參集。佛為摧破外道,行雙倍神通,即令弟子亦感異常,而多人見此持有信心。佛
繼站起,坐佛座而說法,使二十俱胝之有情,如飲甘露。然而佛思:「過去佛行神通
後,往何處而行耶?」佛知:「乃往三十三天」,於是佛由佛座起立,以右足踏於由犍
陀羅山頂,而以左足跨於須彌山之頂上,登上三十三天,坐於晝度樹下無垢白石之
上,度過雨期,向諸神說有關阿毘達磨之法。
諸人不知佛之去向,因不見 7 佛,各自歸家。經三閱月,自恣之日近,長老目
犍連往佛之所,告白此事,佛問曰:「舍利弗今往何處?」目犍連:「世尊!彼長老見
第十三篇 一四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四六
彼神通而起歡喜心,與出家之五百新比丘,一同在僧伽舍之市安居。」佛:「目犍連!
自今七日後,吾將降落 8 於僧伽舍城門之處,如欲見如來者皆可集於僧伽舍。」長老:
「謹遵聖命。」受命歸來,向諸人告此信息後,將諸人一瞬之間全部運往距舍衛城三
十由旬之僧伽舍市。
佛過雨期於自恣終了,告帝釋欲歸人間,帝釋喚毘首竭摩近前命曰:「為十力尊
歸人間界,為作階梯。」彼於須彌山頂作階梯之一端,另一端則作於僧伽舍城門之處;

266 其中間者為寶珠造,一方之側為白銀造,另一側黃金造,為築此三階梯;階梯以七
寶造之欄循圍繞。佛行開闢之大神通,由中央寶珠造之階梯降下,帝釋天為持衣缽,
須夜摩天為執拂子,娑婆主梵天為持傘蓋相隨;一萬世界諸神雨天香料,天之華鬘,
以供養之。當佛立於階梯最後之階時,長老舍利弗首先第一拜佛,然後其他諸人拜
佛。佛於如斯群集諸人之中自思:「目犍連以有神通力有名,優婆離以善保持戒律有
名,然舍利弗具有大智之事,一般尚未遍知。除予之外,實際無有具與彼同等智慧
者,予將於一般眾中示知彼有智慧之事。」於是先以問題問諸凡人,凡人等如是答之;
次問於預流果境界者,得預流果人等如是答之,而凡人等則不解︰於是於一來果之
境界,不還果之境界,諸漏盡阿羅漢果之境界設問。於各大弟子之境界被問時,各
各下位者不知上位之問,上位者則答以適於彼之問,至於最優弟子之境界被問,則
最優弟子等答如是,而其他者則不能解;最後舍利弗長老適切被問,此長老答如是,
而其他諸人則全然不明。諸人問曰:「與佛問答彼長老為何人?」「法將舍利弗是。」
諸人聞之:「實為大智之人。」互相談論。爾來諸神或諸人之間,於此長老有大智之
事,善為遍知。於是佛於佛之境界發問:
世有達彼對岸者 更有有學諸凡人
君賢者!彼等行狀為如何 吾今問汝汝語我
佛問:「舍利弗!此簡言之意義,應如何詳見,汝知之耶?」長老熟思佛問,明
了佛所問者為有學無學比丘等應到之道,彼對是問並無何等疑點,然彼思:「依應到
之道而言,從諸蘊等能說數多之方法,究依何種方法而說,始能與佛之意向相合致
耶?」有關佛之意向抱有疑點。佛知此:「舍利弗對所問已無何等疑點,但有關我之

267 意向則有疑點,自己若不示其方法,則不能說明此事。善哉,予將教以方法。」於是
謂其方法如是如是以教之,佛言:「此即如是,舍利弗!善為了解可矣。」於是彼已
第十三篇 一四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四八
善了解。佛自思量:「舍利弗知我意向,從諸蘊將能十分說示。」長老舍利弗為佛所
教方法,其問題明顯有如已知百方法千方法之狀,彼以由佛所教之方法,說明於佛
境界之所問。佛向遍十二由旬諸人群眾說法,為使三十俱胝之有情能飲不死之液(甘
露)。
佛於諸人散去之後,繼續行腳之旅,漸行至舍衛城。到達之翌日,佛外出托缽,
得食物歸來,向比丘等就諸事說明之後,入於香室。黃昏時,比丘等相互談長老舍
利弗之德,坐於法堂:「諸位法友!舍利弗長老實為大智之人,其智慧實廣敏銳徹,
對十力尊簡單發問之事作詳細之說明。」佛出彼處問曰:「汝等比丘!人有何語,集
於此處?」比丘白佛:「如是如是。」佛言:「汝等比丘!彼非自今始,前生彼對簡單
所云之事,詳細說明。」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,菩薩生於舍羅婆鹿之胎,棲於森林之中。
王好狩獵,且力甚強,彼思他人皆不如己堪稱為人。某日王出獵時,向廷臣等云:
「任何人於鹿由傍逃過而放之者,處以笞刑。」諸人自思:「任何人立於自己家之當
中,而亦多有對自己庫房不留意之處。今一鹿跳起,須善加處理,將彼驅向王所立
之處,豈非上策。」於是人人時時整備,先安置王於路傍而立,彼等則將大叢林包圍,
以棍棒及其他諸物即地,驚起舍羅婆鹿,最初於叢中旋轉,三度環繞奔馳,搜尋逃
出之空隙,然見諸人手執弓箭,毫無間隙,立於周圍,實無法可想,只有唯一方法,
彼發現王所立之處有隙可乘。彼之眼中閃現光輝,如瓦礫飛投之狀,直向王前奔來,

268 王見飛奔前來之鹿,立即放箭,但歸失敗。
須知舍羅婆鹿獸類,巧於避箭,如箭由前面飛來,則急速停止站立,使其飛過;
由後飛來,則向前飛奔,由箭逃出;由上而來,則曲背避之;由橫飛來,則稍行扭
開身體;如狙擊腹之當中,則鹿團其身體而倒臥;如此彼於箭飛行恰如風之吹散黑
雲,驀地逃竄無蹤。王之兩側站立之廷臣等見舍羅婆鹿逃逸,一同來集問曰:「此為
何人逐鹿現場?」「此乃王之捕捉場所。」「然王確曾呼叫欲殺此鹿,實際王未能射中,
箭墜地面。」彼等無所事是,以此論調,對王作戲笑之談,如花開放。國王自思:「彼
等笑予之事,尚不知予真正之力量。」王一緊身上之著物,取劍徒步而行:「予將捕
捉舍羅婆鹿。」於是急急奔出。彼隨於鹿後,馳行三由旬,舍羅婆鹿馳往林中,王亦
入林。但舍羅婆鹿之行方,有一深六十肘之大穴,為一朽木所覆之穴,其深三十肘
第十三篇 一四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五○

處積水,並繁生蘆草覆蓋。舍羅婆鹿嗅聞水味,知其穴之所在,彼稍回返避之通過,
然王直接奔來,遂落入穴中。舍羅婆鹿不聞王之足音,回返視之,不見其姿。「此王
必落穴中」,彼往觀之,見王在深水中不能立足,焦急疲困。是時鹿已對彼之所為,

269 早不存心,心感充滿哀憐:「如是棄王而去,王必死去,予今將為王除苦。」於是立
於穴端曰:「王請勿怖,予為王除苦。」彼如引自己可愛之子,依岩石支持身體努力
向上引王,將此為殺鹿而奔入之王由六十肘之深穴抱起,負載於背上,由森林出,
至距王之軍隊居處不遠場所,將王卸下,於是與王以忠告,使誓守五戒。王由摩訶
薩身邊離去,深感歉咎曰:「舍羅婆鹿王!蠱胡與予同來波羅奈。予有十二由旬之波羅
奈國,獻與貴君,請君統治。」鹿:「大王!不可,予等獸類,不可治國,若王對予
持有善意,望請守予先刻所囑持戒之意,並家臣諸人亦如是守之。」菩薩為忠告後,
即隱入森林而去。王思起鹿王之美德,眼中湛滿淚水,歸來至軍隊之所,為各軍圍
繞而還都;王命以大鼓巡迴宣告:「今後國中之人民,皆應守五戒。」然王對摩訶薩
救自己之美德善行,未向任何一人洩露。王於黃昏,食種種美食,臥於美飾之裘床,
次晨朝起,思起摩訶薩之美德,出床於椅上結跏趺坐,心中喜溢,唱次之六偈歌,
以敘其喜:
一 爾聞,人希望之光 賢者勿厭倦
爾實應見吾 今已達所望
二 爾聞,人希望之光 賢者勿厭倦
實爾應見吾 吾由泥上陸
三 爾聞,人應勤奮鬥 賢者勿厭倦
實爾應見吾 今已達所望
四 爾聞,人應勤奮鬥 賢者勿厭倦
實爾應見吾 吾由泥上陸
五 縱然沉苦海 勿斷希望夢
若人有智慧 終將到樂地

270 實人感觸多 有苦亦有樂
若人不深思 死魔神來訪
六 從不思考者 彼等招破滅
第十三篇 一五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五二
為男女幸福 不獨思己利
王作如斯之歌間,太陽昇起。王之司祭,晨朝侍奉王之起居,來至宮門入口,
聞王之歌,彼自思:「王於昨日行獵,必定被舍羅婆鹿逃逸,受侍從者嘲諷,為不失
王族之榮耀,為殺鹿,而追逐鹿蹤,於是落入六十肘之深穴。舍羅婆鹿王思其可哀,
不思王對自己所作罪等,救王出穴。故王今作歌,以敘其喜。」於是婆羅門將王之歌,
一字一句,皆得聞記,彼對王與舍羅婆鹿所演之一幕情況,正如拂拭潔淨之鏡映影,
見彼之顏,如同原狀,完全知其一部之始終。彼以指尖扣扉,王問:「何人?」「大王!

271 予為司祭。」王啟扉:「阿闍梨!請入。」司祭入王之室,述問候後,立王之傍:「大
王!王於森林中所為之事,予已全知。王追一舍羅婆鹿落入穴中,彼舍羅婆鹿依岩
支持身體,由穴中引王出險。因此,今王思起其鹿之美德,作歌以敘其喜。」於是彼
唱次之二偈:
七 王於險峻山路中 舍羅婆鹿爾嘗追
彼以廣大仁慈心 實冒危險救爾命
八 彼鹿之身岩支持 引爾出穴脫苦難
魔神手中免斯苦 廣大仁慈爾應讚
王聞是語自思:「此男未與自己一同行獵,彼時之事,完全得知,彼如何知曉?
當為一問。」於是唱第九之偈:
九 爾時彼處不共在 或又何人語爾言
爾見一切知無礙 婆羅門!爾之智識真可畏
於是婆羅門云:「不也,大王!予決非一切知之佛。予只善思 9 大王之歌偈中一
字一句,知其意義而已。」彼如是說明唱第十之偈:
一○ 爾時彼處吾非在 亦非何人對吾言

272 爾美歌偈句句意 人王!賢者善知彼思量
王聞此甚喜,與彼諸多寶物。自有此事以來,王樂為布施等善行,諸人亦喜善
行,由此世死去者,使諸神世界充滿。
某日,王欲為射鵠之戲,與司祭一同來至王苑。時諸神之王帝釋,見天宮增殖
諸多之青年神與女神,彼思:「此究為何故?」而彼知悉舍羅婆鹿由深穴救王,勸王
誓守戒律之事。帝釋自思:「王以其力,使人人皆為善行,故諸神世界充滿,今恰值
第十三篇 一五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五四
王來王苑為射鵠之戲,予當以獅子吼讚舍羅婆鹿之美德,且使知自為帝釋之事,予
立於空中說法,說明慈悲與五戒之德,然後歸去。」帝釋來至王苑,王取弓搭箭將欲
射鵠。爾時帝釋於王與鵠的中間,以神力使舍羅婆鹿出現。王見鹿而不能放箭,於
是帝釋入於司祭身體之中唱偈云:
一一 爾矢可死強力者 以箭搭弓何躊躇
箭發之處射殺鹿 彼肉可饗王宮食

273 王以偈答之曰:
一二 此事吾確知 婆羅門!鹿為王族食
鹿行吾感銘 故吾不殺彼
帝釋更唱次之二偈:
一三 大王!此鹿並非鹿 大王!此為阿修羅
人中之王!爾儘可殺之 成天人之王
一四 大王!若爾心躊躇 友!殺此舍羅婆
爾強勇者!爾與爾妻子 閻魔灰河墮
王以次之二偈答曰:
一五 一次險惡林中陷 妻子親愛之友群
縱墮閻魔之灰河 不殺與吾生命者

274 一六 此鹿救吾瀕死地 於多怖畏森林中
斯事常令吾想起 大婆羅門!如何知彼而殺之
帝釋聞此,恢復本來帝釋自身之姿,由司祭之身體出,立於空中,敘王之美德,
唱次之二偈:
一七 汝喜友者!生年永榮善 王法治王國
數多女人群 侍汝賢王者
此國有快樂 更生三天界
一八 爾今無怒心常靜 喜施一切托缽者
成大利此樂施果 天界為家斯無咎

275 諸神之王帝釋為斯語後,更續云:「大王!予本強汝所難為而來,然爾不與予以
可乘之隙。好自為之,慎勿懈怠。」遺此忠告,彼歸自己之住所。
第十三篇 一五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五六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佛言:「汝等比丘!彼非自今始,前生舍利弗亦對此簡單
之問事,而詳細知其意義。」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︰「爾時之王是阿難,司祭
是舍利弗,舍羅婆鹿實即是我。」
註 1 與此同類之史話見 Jatakamala 25,Sarabha。
2 此一史話亦出於 Vinaya III,P 29f;Dh.A,III P.201f ;四分律卷第五一(大正藏二二、
九四六頁 b),毘奈耶卷第六(大正藏二四、八七七頁 b)等。
3 所禁者,底本作 Caritam 今依腳註為 Varitam。
4 雙倍神通(Yamaka-Patihariya)此一史話見 Mahavastu III,P.115;Diviyavadana
XII;Dh.A.III,P.474f;Jataka I.P.88;四分律卷第五一(大正藏二二、九四九頁 a)等。
5 阿沙荼(Asalhi)月之名,為仲夏,由六月之後半至七月之前半。
6 今日云云,由日沒至次之日沒為一日。
7 不見,底本作 disva,依腳註為 adisva。
8 從天降下之傳說見 S.N.40 10.Sakka;Diviyavadana P.400;Dh.A.III,PP.224;雜阿
含卷一九(大正藏二、一三四 a)、增一阿含卷第二八(大正藏二、七○七頁 a)、有部毘
奈耶雜事卷第二九(大正藏二、一三四頁 a)、義足經卷下(大正藏四、一八四頁 c)等。
9 善思,底本作 amakkhetVA,依腳註為 Samekkhitva。
10 灰河(vetarani),所謂在地獄中之河名。
第十三篇 一五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一五八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