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闍那散陀王本生經 Sariputta

闍那散陀王本生經

Jana­sandha­jātaka (Ja 468)

[菩薩═王]
第十二篇 三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三六
序分 此一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為忠告拘薩羅王所作之談話。一時,王
得意於主權之榮耀,執著於愛欲之樂,不行裁判,怠於奉仕佛陀。某日,王憶起佛
十力尊,須往拜佛,於朝食後,乘華麗之馬車向精舍出發,拜佛而坐。佛言:「大王!
何以長久未見?」王:「世尊!必須處理之事甚多,未有奉仕佛之機會。」佛言:「大
王!貴君住近於如我之忠告者一切智佛之精舍時,怠忽之行,實不適當。王者不可
懈怠於王所應為之事,王對國之住民如同父母,應止違誤之方法,決不擾亂十種王
法以行其治國之道;王正之時,則臣下對王亦正。然,我為如此忠告,而於貴君正
當治國之事亦決不珍奇,昔之賢人等未曾發現有忠告之阿闍梨時,尚能從自己之思
考確立三善法,為諸多眾人說法而附從於彼之人等皆得滿赴天界。」佛應王之請求,
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,梵與王於波羅奈治國時,菩薩再生於第一后妃之胎,名曰闍那散
陀王子。彼至成年,修習一切之學問技藝,由得叉尸羅歸來時,王對一切牢獄施行
大赦,授彼以副王之位。其後,父王死,彼即王位,於都城之四門,都之中央及王
宮之入口,合計作六布施堂,每日捨棄六十萬金,行震撼全閻浮提之大布施。又將
牢獄常時開放,處刑所與以破壞,以四攝事攝治世之人等,守五戒、住於布薩會、

177 正當治國。時時集合國之人民:「行布施、守戒律、正當從事事業與商賈。青年之中,
修習學問技藝、製作財富,不可為村之謊言事及如犬類之事,不可有粗暴之惡性,
對雙親完成孝行,向一族之長上與以尊敬。」如此為之說法,使多人遵守善法。
某日,王於滿月之夜布薩日舉行布薩,王思:「予將說法,使諸人眾得更多利益,
更為安樂、慎重生活。」於是,命擊鼓巡行佈告,由自己之宮女等開始,使都中之人
全部一同集合後,於宮廷之中臨時建造之假屋 1 飾以美麗之寶石,王坐於華美之椅
上云:「都中所住諸君,予對汝等說示苦法與不苦之法。聳耳勿懈,注意諦聽。」於
是說法。
佛開充滿真實之金口,以柔聲向拘薩羅王說教:
一 誠此十等事 諸人若不為
彼後至悔恨 闍那散陀言
二 嘗不獲得財 不獲心中苦
我思不索財 免後成悔恨
第十二篇 三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三八
三 嘗自為可得 我不習學藝
無技生活慘 後終成侮恨
四 我嘗語虛妄 離間與讒謗
粗暴而惡性 後終成悔恨

178 五 我嘗為殺生 慘忍且不施
不憐諸生物 後終至悔恨
六 數多未婚者 為彼所服侍
使成他人妻 後終至悔恨
七 諸多飲食物 多數被貯存
未嘗為布施 後終至悔恨
八 父與母雙親 年高衰老人
多財不扶養 後終至悔恨
九 教師阿闍梨 滿我諸欲望
我輕此師父 後終至悔恨
一○ 沙門婆羅門 持戒有知人
我嘗不崇敬 後終至悔恨
一一 苦行實踐者 寂靜受崇敬
我不踐苦行 後終至悔恨
一二 此等十種事 最初從此者
應為者當為 後終無悔恨
菩薩唱以上之偈。

180 如此,摩訶薩每半月為數多人眾說示如是之法。多數人眾守彼之訓,完成此等
十事,成應赴天界之身。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佛言:「大王!如此,昔之賢人等雖無師尊之人,依自己
之思考說法,使多數人得赴天界。」於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之臣下等是佛
之眷屬,闍那散陀王即是我。」
第十二篇 三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二 四○
註 1 假屋(Mandapa) 於祭祀時期所造之假屋。
2 此偈可參照 Snp.V.98;V.124。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