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大鸚鵡本生經 Sariputta

大鸚鵡本生經

Mahāsuvajātaka (Ja 429)

[菩薩═鸚鵡]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對某一比丘所作之談話。依據傳說,此比
丘於佛前被授以業處禪定法,彼住於拘薩羅國某國境之村近處之森林中。村人與此
比丘以晝夜之住所,諸人於常時往來處所建立小舍,對彼尊敬而師事之,如是彼於
彼處,入於雨期。然於最初之月,其村被火燒盡,村人之財產,殆歸烏有,是故村
第九篇 七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七六
人不與此比丘以好味之食;因此,此比丘雖住甚好,但為惡劣食物所惱,使四道四
果均不能逮得。
如是三月雨期終了時,比丘往佛前問候,佛以親切言語與之交談後問曰:「汝蓋
多為食物所困擾,住居尚合意否?」比丘於申述一切事情。佛知此比丘住居之樂,佛
語比丘:「汝比丘!沙門者若住居如意,應捨欲望之行動,滿足於任何食物之所食,

491 應行沙門之法。昔日之賢人,生為畜生時,自己住居於枯樹,食樹之屑粉,尚不為
欲望所囚,滿足而不棄友情,不飛往他處。汝何故云食物貧乏粗末,捨汝之樂住居
耶?」佛應此比丘之請,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,在雪山中恒河之岸,有一優曇波羅之森林,於此森林中住數百千
之鸚鵡。其中有一隻鸚鵡之王,彼於自己居住之樹無果實時,殘餘之物,無論樹之
芽葉,樹皮幼芽,皆為食物,飲恒河之水,甚是寡慾而滿足,決不飛往其他之處所。
帝釋天宮為彼寡慾滿足之德所震動,帝釋思考,立即前往觀察於彼。於是帝釋思欲
對彼試探,依自己之神通力,使樹枯槁,因此其樹只餘幹穴,暴露而立於風雨之中。
由幹穴之中,散出屑粉,此鸚鵡之王,食其屑粉,飲恒河之水,而不飛往其他處所,
對於風與日光,毫不掛慮,仍然住於優曇波羅之頂上。
帝釋知彼之甚是寡慾,帝釋自思:「自彼說示友情之德,與彼以賜物,於優曇波
羅樹上結甘味之果。」於是彼自變化為一隻鵝鳥之姿,使其妻須闍化為阿修羅少女之
姿立於先頭,彼到達優曇波羅森林,棲於其近處之一樹枝上。爾時與鸚鵡開始交談
而說第一之偈:
一 樹多果實時 鳥群來食實
知樹枯無實 飛往他諸所

492 帝釋說如是第一偈後,為使鸚鵡離去其樹而說第二之偈:
二 紅嘴鳥!何故汝不去 何故坐枯木
春鳥!願聞何緣由 不棄離枯木
於是鸚鵡王向帝釋云:「鵝鳥!予之不捨此樹而去,為對此樹存感謝之念。」於
是說次之二偈:
三 鵝鳥!死生苦樂皆相處 此為友人中友人
不以盛衰捨棄友 常念友人真與善
第九篇 七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七八
四 鵝鳥!如是我亦盡親善 樹為我親亦友人
知樹破滅我願生 如此捨棄何得為
帝釋聞彼之言,甚為滿足,對彼讚賞後,欲賜彼物,而說次之二偈:

493 五 善哉!汝之友情與愛情 我今善得聞此語
汝今如此尊友情 賢者必可與賞讚
六 汝鳥鸚鵡請諦聽 我今與汝以賜物
汝有心中所欲者 任何皆可向我求
鸚鵡之王聞此,選擇賜物而說第七之偈:
七 鵝鳥!若汝與賜物 再使此樹活
樹枝出果實 結實成累累
甘果連繁榮 美事映光輝
於是帝釋與彼賜物而說第八之偈:
八 吾友!汝見尊果樹之姿 樹枝出生多果實
優曇波羅汝可住 甘果連連美映輝

494 帝釋說此終了,棄鵝鳥之姿,彼等夫妻現神通力,由恆河以手掬水,注入優曇
波羅樹之幹上,爾時樹之枝幹忽然茂盛,生甘味之果實,露出如意寶山之狀,美麗
榮輝。鸚鵡之王見此,心中喜悅,讚賞帝釋而說第九之偈:
九 眺得果實多 我心無限悅
帝釋之一族 為我降幸福
帝釋與鸚鵡賜物,使優曇波羅生出美麗果實後,連同帝妻須闇,回歸自己住所。
對此說話,佛現等覺者說最後增添之偈:
一○ 鸚鵡願如意 帝釋再生實
伴妻賢能去 回歸喜林苑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佛言:「汝比丘!昔之賢人生為畜生,尚無貪慾之心,然
汝於如斯解脫之道出家,何故不棄貪慾之心耶?汝須早往此處所住居。」佛命令彼,
並對彼說業處之禪定法。──彼比丘立即赴森林,行觀法,得阿羅漢位──於是佛
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帝釋是阿那律,鸚鵡之王即是我。」
第九篇 七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八○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