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八聲本生經 Sariputta

八聲本生經

Aṭṭha­sadda­jātaka (Ja 418)

[菩薩═修行者]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對拘薩羅王於午夜中聽聞無人能解之聲音
所作之談話。此一事實在以上鐵鼎本生譚[第三一四]中所說恰好相同。然於此,
王問:「世尊!予聞此等音聲,將發生何事?」爾時佛言:「大王!勿懼,卿聞彼聲之
緣,並無任何危險。大王!聞此種可怕之聲不解者,非獨卿所獨聞,前生諸王亦聞
此類之聲,從婆羅門之言,犧牲一切種類之四隻獸,思為供養,後聞諸智者之言,
釋放為犧牲而集合之動物,向街中巡迴擊打大鼓作不殺生之告示。」於是佛應彼王之
請求,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於波羅奈都梵與王治國時,菩薩生於具有八百萬富裕之婆羅門家。
成人後,於得叉尸羅,修習諸藝,父母歿後,調查諸多財富,廣行布施散財,斷愛
慾入雪山出家,出家得禪定與神通後,為得鹽酢,循諸人之道而行,入波羅奈,住
於園中。
爾時波羅奈王坐於王之大床,午夜之中,聞有八種聲音:第一於王宮近處園中
有一隻鶴唳鳴聲;第二繼其鳴聲之後,於象小屋之入口住有一隻牝鴉發聲而叫;第

429 三住於王宮之屋頂高處一類昆蟲發聲而叫;第四王宮所飼之鴿鴣發聲而叫;第五所
飼之鹿發聲而叫;第六所飼之猿發聲而叫;第七所飼之緊那羅發聲而叫;第八繼此
聲之後,則為一獨覺經過王宮之頂,往遊園而去發一感興之偈聲。
婆羅奈王聞此八種聲而驚懼,翌日問於婆羅門等,婆羅門等向王申告曰:「大
王!君甚危險,應用一切種類四隻獸供養。」由主許可云:「如意為之。」婆羅門歡喜
雀躍而由王宮退出,著手施行供養。
然而彼等之中上首行供養婆羅門之內弟子,有智有術,向師匠云:「師尊!如此
慘虐而殺諸生物,切勿為之。」師云:「汝何無知,縱今外面無任何事,亦可得諸多
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一○
魚肉。」弟子云:「師尊!不可為飽腹而為落地獄之行。」聞此,其他諸婆羅門等怒彼
之勸告而言:「彼奴妨害我等之儲蓄。」
弟子畏懼彼等,乃曰:「諸君儘可以此為食魚、肉之手段。」言畢離去,至街外
往王園尋覓能使王停止此事之如法沙門,彼恰好觀見菩薩,與之交談:「何故君對諸
生物無憐憫之心耶?王殺諸生物,施行供養,何故汝不起解救群生使去縛之心?」菩
薩云:「青年!予居此處,王不知予之事,予亦不知王之事。」「尊者!然則卿應知王

430 聞諸聲之結果。」「予當然知之。」「卿既知之,何故不向王告述?」「青年!予如何能
於額上結角 1 而往謂:『予能知之』?若王先至此處聽聞,予即申述此話。」
於是青年急往詣王宮,王曰:「卿有何事?」「大王!一修行者坐於王園中美麗之
石上,知王所聞諸聲之結果,彼謂若王自行往問,彼即告之。敢請大王前往一聞。」
王急往其處,向修行者敬禮,自己亦被修行者榮迎,坐後問曰:「尊者!卿實能
知予聞諸聲之結果耶?」「唯然,大王!」「若然,就彼語我。」「大王!所聞諸聲之緣
由,於王並無危險。然王昔時園中住有一鶴,彼因未得養,空腹不堪飢餓,故發第
一之聲。」菩薩以自己之智慧解析鶴之行為,說第一之偈:
一 人云此為一古池 昔日魚多水亦甚
原為鶴王之住所 亦我諸父之棲處
如今蛙亦生其處 我等尚難為捨離
「如是,大王!彼鶴為空腹所惱而發聲。因此,王可使彼免於空腹,清掃園林,
使池水清湛。」王命從者如說辦理。
「其次,大王!於象小屋之入口,停落一隻牝烏,彼為悲痛己子發第二之聲。為
此王亦勿起怖畏之思。」於是說第二之偈:
二 誰人能告不法事 摧毀班都拉之眼
誰能復我諸兒巢 我可獲得幸福多

431 菩薩說此偈已,而即問曰:「大王!何人為象小屋之象守衛者?」王曰:「尊者!
一男名班都拉。」「大王!此男為隻眼之人否? 」「尊者!唯然。」「大王!於象小屋入
口之處,有一隻牝烏作巢,產卵其中,孵而生出子烏,此象守衛者乘象出入小屋,
以鞭壞牝烏及子烏等之巢,牝烏為創傷所惱,發願破彼之眼,作如此申訴。若王對
烏有憐愍之心,喚班都拉前來,命其善建壞巢。」王即喚彼面責,改換職務,由他人
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一二
擔任守衛象之職務。
「大王!王之宮殿頂,住有一隻木虫,殘食木皮,殘食已盡,不能食硬材,彼不
得食,然又不能離去,故而悲嗚發第三之聲。為此,王亦勿起畏怖。」菩薩以自己之
智慧解析彼之行為,述第三之偈:
三 木虫食木皮 不能普食及
大王!食木皮已盡 硬木不喜食
於是王命人,設法取出木虫。
「大王!王之宮殿飼養一隻鴿鴣否?」「尊者!唯然。」
「大王!彼雌鳥思戀以前所棲之森林,戀慕焦思,彼思:『何時究竟予能出籠,
快樂前往森林?』因此發第四之聲。是故為此王勿起憂懼。」於是述第四之偈:

432 四 實彼哀欲去 由王宮解放
獨得樹枝巢 善能得其樂
正因如是,菩薩云:「大王!彼鴿鴣戀慕焦思,請將彼鳥釋放歸林。」王亦照辦。
「其次,大王!王之宮殿飼養一隻鹿否?」「尊者!唯然。」「大王!彼乃一鹿群之
主,彼思念自己之牝鹿,煩惱不堪,焦思苦悶而發第五之聲。為此,王亦無何可畏
懼。」於是述第五之偈:
五 實彼哀欲去 由王宮解放
渴飲第一水 2 善行群先頭
大士亦又請王釋放彼鹿。「大王!王之宮中飼養一猿否?」「尊者!唯然。」菩薩
聞答後曰:「彼亦雪山地方所居一猿群之首,與諸牝猿為愛欲所虜而彷徨,彼為獵師
巴拉陀帶來此處,今戀慕焦思,思往彼處發第六之聲。為此王勿起恐怖。」於是述第
六之偈:
六 我為愛欲所捕染 我為愛欲所搔亂
外國獵師捕我來 我今[悲哀]君何幸?
大士請求釋放彼猿。
「大王!於王之宮殿飼養緊那羅否?」「唯然。」「大王!彼亦回憶與牝者同居諸事

433 而煩惱苦悶,發第七之聲。某日,彼與彼女共同登至高山頂上,彼等於彼處摘取色
香皆具種種之花,且以彼等飾身,未思日已將西沉。彼等下山時,日已沉落,天色
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一四
完全暗闇,於是彼女向彼云:『吾夫!天已全闇,留心下降,慎勿傾躓。』於是互
相牽手下降。彼回憶思出彼女之語而發出聲。為此之故,王勿起恐怖。」菩薩以自身
之智慧解析說明其聲之原因而述第七之偈:
七 不明緣故天黑暗 高而又高山之上
彼女與我綿私語 慎免絆石使足痛
如是大士說明緊那羅發聲之原因,請求放彼。「大王!第八為感興偈之聲。此蓋
為難陀姆羅洞窟中,有一獨覺居住,彼知自己之壽行將盡,來至人間居處,於波羅
奈王園將入涅槃。希望彼處之人等,為其埋骸設祭,供養設塔。以為彼等生天之道
之因緣。」彼以神通力來此處,於王之宮殿頂上落著時,卸下[生命]之重擔,頌入
涅槃城之使人知之感興偈。」以下述獨覺所述之偈:

434 八 無疑見生盡端際 斷然再不入胞胎
蓋我最後之現生 再生輪迴我已盡
「彼述此感興偈來此王國,於一花開齊整之娑羅樹根元處入般涅槃。大王可往為
彼供養舍利。」
大士伴王往獨覺般涅槃之處,指示舍利。王見其舍利,具備軍隊前往獻香及華
鬘,以表敬意,依菩薩之言,施行供養。向一切群生行布施生命之布施,於街中擊
大鼓巡迴告示斷殺生之祭。七日間嚴修祭祀,以香料莊嚴堆積,奉獻絕大之敬意,
將獨覺之舍利,舉行荼毘,於大十字路建立塔婆。菩薩亦向王說法,向王告誡:「請
勿放逸。」然後入雪山行梵住行。不斷修禪定,成為生梵天界者。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謂王曰:「大王!按其聲之原因,王無任何一種危險,須
廣為供養,布施群生以生命之布施。」為行布施生命之布施,向街中巡迴擊打大鼓告
示。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之王是阿難,青年是舍利弗,修行者即是我。」
註 1 英譯註為「自負之標徵」。
2 比較他人先,即誰亦未曾飲水之意(註釋)。
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一 一六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