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蛇本生經 Sariputta

蛇本生經

Uragajātaka (Ja 354)

[菩薩=婆羅門]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對一與幼子死別之居士所作之談話。此故
事與妻死別 1 與父死別 2 居士之故事相同。此處佛亦如以前,往居士之家,彼出來
禮拜而坐。佛問:「友!君悲痛否?」彼云:「尊師!唯然。我子亡故,故我悲歎。」
「友!應壞之質者壞,應滅之質者滅,此非唯一人之事,亦非唯一村之事,於無量數
大世界 3 之中,三世界之中,無不死者。因此,被製作[有為]之物無一能長保者。
一切有情,為應死之質物,所作之物,皆為應壞之質物。昔之賢人等,子死之時云:
『應滅之質者滅』,而無悲痛。」佛應彼之請求,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於波羅奈梵與王治國時,菩薩出生於波羅奈門外之村婆羅門家,依
農事維持生計,支持一家。彼有一子一女,子達成年,由同等家世之家娶來兒媳。
如此合女之使者,共為六人,即菩薩、妻子、女、兒、媳及使者,為一同互相和睦
歡樂之生活。菩薩教他之五人而言曰:「汝等各自於應得之處行施,護戒法守布薩
日,行生死觀,常念己等之死-此等有情,確實皆死,生則不定,一切有為之法皆
是無常,為應滅之質者。須晝夜勤勞勉勵。」一同皆曰:「謹遵如命。」舉家應諾,勤
勞勉勵,行生死觀。
其後一日,菩薩與子一同出往耕田,其子掘一塵堆,與以焚燒。其側有一蟻窩,

163 中棲毒蛇,煙觸彼眼,蛇怒奔出自思:「必此奴所為。」以四毒牙向彼嚙噬,子即倒
死地上。菩薩見子倒死,置牛來見,知子已死,將子抱起,使臥於一樹根之傍,以
衣物覆蓋,既不哭泣,亦不悲哀:「應壞之質者壞,應死之質者死,一切有為法皆是
無常,終當死去。」彼唯念無常,仍耕種田地。彼見一鄰人通過田側,問曰:「汝歸
家否?」彼應曰:「諾。」「如是請於過我家時,向予家內言:『今日不必持來二人份
之飯食,僅持一人份前來。前此女僕一人運來飯食,今日則四人一同著清淨衣裳,
攜帶香與花前來。」鄰人應諾而往,向婆羅門之婦依言轉告。「何人賴汝傳言?」「由
貴主人所言。」婦人知自己之子已死,然未見表現痛心之狀,此心善積修練。彼女著
清淨衣裳,手攜香花持食物與其他諸人一同往 中而來,其中皆無一人哭泣悲歎者。
菩薩坐於其子仰臥之樹蔭下進食,食事終了,皆集積薪木,作火葬堆,供養香花,
第一章摩尼耳環品 一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 一二
施行荼毘,無誰落一滴淚者。彼等皆作死之觀念修行。
依彼等戒法之力,帝釋天之座,生起暖意,彼云:「究為何人使予由此所暖動?」

164 彼穿鑿洞觀,知因彼等德之威光,使座發熱。彼起信仰之念,自思:「予往彼等之家,
使其每人作獅子吼,然後使彼等之家,充滿七寶,予必須如此為之而歸來。」於是急
往其處,立於墓場之側,問曰:「汝等何為?」「尊者!予等燒人。」「汝等並非燒人,
乃在殺鹿燒烤。」「尊者!並非如此,予等乃在燒人。」「然則,彼為汝等之敵人?」於
是菩薩云:「尊者!彼為予真實之子,非為敵人。」「然則彼為汝之可憎之子?」「尊
者!彼實為予最可愛之子。」「然則何以不泣?」菩薩為說明不泣之理由,唱第一之
偈:
一 如蛇捨古皮 己之身捨去
斯人已往死 其身無用時
二 此被燒之身 不知親屬悲
故吾無悲泣 彼已往去所

165 帝釋天聞菩薩語,問婆羅門婦曰:「尊夫人!死者為汝之何人?」「尊者!此為宿
於予身十箇月,飲乳、取手、立足、哺育之子。」「尊夫人!父為男人,可以無悲,
母親之心柔軟,何為不泣?」彼女為說明不泣之理由:
三 彼由彼世不招來 今由此世不告去
去時猶如同來時 此處又有何悲泣?
四 此一被燒者 不知親悲泣
故吾無所悲 彼已往去所
彼女唱上之二偈。
帝釋天聞婆羅門婦之語,問妹曰:「貴女士!彼死者為汝何人?」「尊者!彼為吾
兄。」「為姊妹者,對弟兄應有愛情,而汝何故不泣?」彼女亦為說明自己不泣之理由:
五 我泣我身瘦 於我竟何益
親屬與朋友 徒增不快感

166 六 此一被燒者 不知親悲泣
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
彼女唱上之二偈。
第一章 摩尼耳環品 一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 一四
帝釋天聞其妹之說明,問死者之妻曰:「尊婦人!此人為汝之何人?」「尊者!彼
乃予之夫。」「為婦人者,夫死即為寡婦,成無依之身,汝何不悲泣?」彼女為說明自
己不泣之理由:
七 如逐空中月 悲泣在少年
追逐死者悲 同為無效事
八 此一被燒者 不知親悲痛
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
彼女唱上之二偈。

167 帝釋天聞妻之語,問使者曰:「汝婦人!此人為汝之何人?」「尊者!彼為予之主
人。」「汝曾受此人壓制虐待所驅使耶?因此,汝思彼死之為宜而不泣耶?」「尊者!
非如汝所說,亦與主人不相符合,我等之少主人,堪忍力強,情深而有憐憫之心,
彼為予抱於胸前而育成者。」「然則汝何故不泣?」彼女為說明不泣之理由:
九 恰如水瓶破 不能得再接
追逐死者悲 同為無效事
一○ 此一被燒者 不知親悲泣
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
彼女唱上之二偈。
帝釋天聞一切正語,起信仰心:「汝等善勵修行死之觀法。今後汝等無須以自己

168 之手工作,我乃帝釋天王,我將持來無限之七寶,汝等勉勵勤行施捨,守持戒法,
多行布薩。」帝釋教彼等後,向其家持來無量七寶而去。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說明聖諦之理--說聖諦之理竟,居士入預流果--佛
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之使者是久壽多羅,女是蓮華色,子是羅喉羅,母是讖
摩,而婆羅門即是我。」
註 1 可與妻之死別故事,參照第三二八,不可悲本生譚(漢譯南傳藏第三十四卷不可悲本生
譚)。
2 可與父之死別故事,參照第三五二,善生居士子本生譚(本卷三頁)。
3 大世界即鐵圍山之事。三世界即三有之事,謂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第一章 摩尼耳環品 一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十 一六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