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哥瑪尼闡陀農夫本生經 Sariputta

哥瑪尼闡陀農夫本生經

Gāmaṇi­candajā­taka (Ja 257)

[菩薩=王]
序分 此本生譚,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對智慧之稱讚所作之談話。比丘等坐於
第一章 思惟品 二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二八

法堂,稱讚十力(佛)之智慧:「如來有大智、多智、機智、敏智、銳
活。」彼往離街三由旬某村處居住。然彼無作農用之牛,彼於兩天之時,向一友人借
兩頭牛,一日中耕作,食以糧秣後,返牛於持主之家時,持主與妻同坐家內進食,
牛善知己家而入。正值牛入之時,持主端起食皿,其妻則放下食皿,伽瑪尼闡陀思:
「彼等不招待自己進食」便未親手交代牛隻而歸。是夜盜人破牛棚將牛盜走,牛之

301 持主早晨入牛棚不見其牛,知為盜人盜走,彼思:「伽瑪尼闡陀應予賠償。」於是往
其住所:「君返我牛。」伽瑪尼:「牛非已入汝家耶?」持主:「然,汝親手交代與我
耶?」伽瑪尼:「誠然予未親自交代。」持主:「如此,此即為使汝見王之使者,汝來。」
於諸人之間舉起砂石、髑髏碎片及他物:「此即使汝見王之使者,汝來。」伽瑪尼聞
聲:「使者」,隨之而去。
於共同伴行往王宮途中,來至伽瑪尼某友人之村時,「予甚飢餓,入村進食,於
食畢之前,君在此等候。」遂入友人之家,然友人不在,友人之妻見彼:「為君尚無
調成之食,請少待為汝調製。」彼女急行循梯登上米倉,不慎落地,此時,妊娠七月
之胎兒流產,爾時其夫歸來見此:「汝打我妻使胎兒流產,此即為使汝見王之使者,
汝來。」於是捕彼伴行。此後伽瑪尼即夾於二男中間而行。
此時某村之門前,一馬夫不能制馬,馬漸次接近彼等奔來,馬夫見伽瑪尼告曰:
「闡陀伽瑪尼伯父 3!請用何物打馬制止。」伽瑪尼手握一石投擲,洽中馬足,如折
伊蘭草莖,馬足折斷。因此,馬夫:「予馬之足,為汝折斷,此即使汝見王之使者。」
於是捕彼。

302 伽瑪尼與三男一同進行自思:「如此諸人,向王控我,牛之代價予尚無法支付,
而況流產胎兒之償金,又馬之代價,如何可得?予死為宜。」中途近於道路森林之中,
第一章 思惟品 三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三二
彼見一側有崖之丘,丘之蔭處有父子籠細工師編蓆。伽瑪尼闡陀:「諸友!予欲便
溺,予來之前,君等暫居此處。」言畢馳登丘上,向崖下飛降,洽落於父籠細工之頭
頂,籠細工師被一擊而死,伽瑪尼起立。子籠細工師:「汝為擊殺我父之惡漢,此即
使汝見王之使者。」捕其手由樹叢中出。諸人問:「此究為何事?「此人為殺害我父
之惡漢。」於是伽瑪尼居中,由四男包圍相伴前進。
此時於他村之門首,有一村長見伽瑪尼闡陀:「闡陀伯父!汝往何處?」「往見國
王。」「汝必能見王,予欲向王傳言,請為代傳。」伽瑪尼:「可為代傳。」村長:「予
以前美貌有財產,獲得名譽,身體健康,今則貧而罹有黃疸,是何緣故?請向王尋
問。王為賢能之評判,請君告其故,並請再得聞王之傳言。」伽瑪尼闡陀承諾:「謹
遵臺命。」
更往前進,於他村之門前,一娼婦見彼:「闡陀伯父!往何處?」「往見國王。」

303 「王為賢能之評判,請傳予之傳言。」告以如下之事﹕「予以前收入甚豐,今則不得如
檳榔子之金,無人來至予所,問王是何緣故,請為我語。」
更往前進,於他村門前,一少女見彼,同樣尋問後告曰:「余不能居於夫家,亦
不能居於自家,是何緣故?請尋問王,並請告我。」
由其處更往前進時,於近大道之蟻垤,住有一蛇,見彼:「闡陀!汝往何處?」
「欲往見王。」「王甚賢明,請傳予之傳言。」告曰:「予覓食出時,腹飢身細,由蟻垤
出,但穴塞身體,摺身勉強而出。然諸方巡行歸來時,身體飽滿粗壯,進入蟻垤,
無法及穴緣而行入。是何緣故?請尋問王,並請告我。」
更往前進,一隻鹿見彼,同樣尋問後,告曰:「予於他場所不能食草,只能食某
樹之根,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由彼處更往前進時,一隻鷓鴣見彼告曰:「予坐於某蟻
穴土丘之上,鳴聲愉快,坐於他處不能鳴叫,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

304 而更往前進,一樹神見彼問曰:「闡陀欲往何處?」答曰:「欲至王前。」「王為賢
能之評判,予以前得受人人崇拜,今則一握之嫩枝亦不可得。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
由彼處更往前進時,一龍王見彼,同樣尋問後告曰:「王為賢能之評判,以前此
湖水甚清如寶玉之狀,今則混濁為浮渣所覆,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
更往前進時,近街之某園住一苦行者見彼,同樣尋問後告曰:「王為賢能之評
判,以前此園野生之漿果,皆為甘味,今則無味粗糟,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
第一章 思惟品 三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三四
由彼處更往前進時,近於街門居於某堂之青年婆羅門等見彼問曰:「吾友闡陀!
欲往何處?」答曰:「欲往王前。」婆羅門等告曰:「如是請持去予等之傳言,以前予
等所學之問題皆善解,今則如入開穴瓶之水,於頭中無少殘留而不解,誠真入暗,
請問王是何緣故?」
伽瑪尼闡陀持此十四問題來至王前。王坐於法庭,牛之持主捕捉伽瑪尼闡陀近

305 往王前。王見伽瑪尼闡陀記起而自思:「此予父王之侍僕,抱予而行者,長久期間,
居於何處?」王云:「闡陀!長久期間,居於何處而不見汝,為何事而來?」闡陀:「大
王!自先王歸逝以來,予往田舍營農業生活,爾時此人以牛之事件,出為王之使者
伴予來至王前。」王:「如不伴來,汝將不來。伴來之事,於汝甚善,為此予得會汝。
彼男現在何處?」闡陀:「大王!此即是彼。」王:「予友!汝出為予之使者真實耶?」
「大王!確為真實。」王:「是何緣故?」持主:「彼不返還予之二牛。」王:「闡陀!此
為真實耶?」闡陀:「如是請王聞予之所云。」於是告語一部事件之始末。王聞後問持
主,王:「予友!汝見牛入汝之家否?」持主:「大王!予未見。」王:「予友!予之
事,世人稱為鏡面王,汝曾聞之否?明白申述。」持主﹕「大王!予曾見之。」王﹕「予
友闡陀!按汝未親手交牛,是汝負債,此男見說未見,故意虛言,從而以汝手 4 挖
取此男之兩眼,汝自身支付二十四金幣為牛之代價。」如此言畢,命牛之持主退下。
牛之持主自思:「眼被挖取,錢有何用。」於是跪向伽瑪尼闡陀之前乞求曰:「闡陀!
代金與汝,請將此亦接受。」彼與數金幣而逃去

306 其次第二號之男曰:「大王!此人打我妻使胎兒流產。」王:「闡陀!此為真實
耶?」闡陀:「大王!請聞。」闡陀詳述一切始末。於是王問彼曰:「然汝打此男之妻
使胎兒流產耶?」闡陀:「大王!非予使其流產。」王:「汝謂闡陀使胎兒流產,能得
復元否?」男:「此為不能。」王:「然則汝意云何?」男:「予欲得我之子。」王:「闡
陀!汝將彼妻伴歸汝家,俟兒生產時,再伴來彼女返還與彼。」彼男跪於伽瑪尼闡陀
足下:「請君勿毀予之家庭。」彼與闡陀數金幣而逃去。
於是第三號之男出庭云:「為彼打碎予之馬足。」王﹕「闡陀!真實耶?」闡陀﹕
「大王!請聽。」闡陀詳述其事。王聞之向馬夫云:「汝曾云『請打馬制止』,此事
真實否?」馬夫答:「予未說此言。」數次被問,馬夫云﹕「予曾言及。」王對闡陀云:
「此男不顧其言,虛言[未說],汝可割此男之舌,由予等接受一千[金幣],為馬之
第一章 思惟品 三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三六
代價,支付此男。」馬夫與闡陀其他數之金幣而逃去。
其次籠細工師之子云:「大王!此人為殺我父親之惡漢。」王:「此為真實耶?」

307 闡陀:「大王!請聞其詳。」闡陀申述其仔細經過。王對籠細工師問曰:「然則汝意云
何?」細工師:「大王!予欲得吾父。」王:「闡陀!此男欲得父,然死者不能伴來,
汝可伴此男之母歸汝家為此男之父。」籠細工師之子云:「請勿毀壞予之亡父家庭。」
與闡陀數金幣而逃去。
伽瑪尼闡陀訴訟獲得勝利,喜向王云:「大王!有種種之人向王送來傳言,今向
王申述。」王:「闡陀!汝可申述。」闡陀以婆羅門等之傳言為首,逆行一一申述,王
則逐一答其理由。
首先聞第一之傳言告曰:「以前彼所居之場所,有一知時刻之雞,彼等依其鳴聲
而起,執聖典諳誦,至太陽昇起,因此其執持者悉不失去。然今彼等所住場所,有
不按時之雞鳴,或於午夜中鳴,或於天曉時鳴。依午夜之鳴聲而起執持聖典,彼等
睏乏,不能諳誦,復又就寢;依天曉後鳴聲而起,彼等不能諳誦,因此其所執持者
均不了解。」
其次聞第二之傳言告曰:「彼等以前行沙門之法,專心遍淨。今對沙門之法等閑
視之,專心為不應為之事,以園中之諸漿果皆與侍者等,依食之交換邪生活法而生

308 活,是故漿果皆無甜味。然若彼等如以前之狀,行正生活,再專心為沙門之法,彼
等諸漿果將再成甘味。如此之苦行者等,不知王族之賢明,應向彼等言說,行沙門
之法。」
其次聞第三之傳言告曰:「此龍王等互爭故,使水混濁。若彼等如以前之彼此和
善,則水將再清。」
其次聞第四之傳言告曰:「此樹神以前保護入森林之人,得種種之供物,然今不
保護,不得供物。若如以前保護,將再得不得之物。彼不知有王之居,應為彼言說,
並保護人人通過森林。」
其次聞第五之傳言告曰:「此鷓鴣坐於其麓嗚聲愉快,因蟻垤之下有諸多寶壺,
可將其挖出。」
其次聞第六之傳言告曰:「此鹿於其下啃草,因樹上有甚多蜂蜜,彼慕滴蜜之
草,而不食他草。汝可取其蜜蜂之巢,以良蜜送予,餘者自食。」
第一章 思惟品 三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三八

其次聞第七傳言告曰:「此蛇所住蟻垤之下,有諸多寶壺,蛇住居看守,出時身
為財欲所縛而出,獲食後,財愛所不能縛,急行進入。汝可掘出寶壺取之。」

309 其次聞第八之傳言告曰:「此青年婦人於其夫之[住村]與其父母住村之間某村
有愛人居住。依向彼之愛欲,使彼女不能居住夫家,云:『予欲往會父母』,於愛人
之家滯在數日後,往父母之家;於其處居數日後,又記起愛人,云:『予往夫家』,
再往愛人之家。汝告彼女,王之所在之事,向彼女說明使知:『必須住於夫家,若
云嫌厭,王將使人捕縛於汝,汝將無命,汝須注意。』」
其次聞第九之傳言告曰:「彼娼婦以前由某男之手接受工銀,工銀未果,不由他
男之手接受工銀,因此,彼女以前收入甚多。然今捨自己之習慣,由一人之手接受
未果,更由他男之手接受;於初男未了往後男之處,因此彼女工銀之收入惡化,誰
亦不近彼女。如能守自己之習慣,彼女將復原狀。汝對彼女說之使聞,須守自己之
習慣。」
最後聞第十之傳言告曰:「彼村長以前正直公平解決事件,從而為人人所喜好,
人人愛敬,送彼極多之贈物,因此,彼美貌,有財產獲得名譽。今比受賄賂,解決
事件不正,因此貧慘而罹黃疸。若如以前正直解決事件,彼將再復原狀。汝向彼云
使聞,應正直解決事件。」

310 如斯伽瑪尼闡陀告以此等數數之傳言,王依自己之智慧,恰如一切智之佛,對
彼等之一切與以說明,而與伽瑪尼闡陀多種之施物,作為彼居住村之淨施,與彼歸
去。彼由街出,依菩薩所與之傳言,傳於青年婆羅門等,苦行者等、龍王、樹神、
由鷓鴣所坐之場所取得寶物,於鹿食草場所之樹上取得蜂蜜,送蜜與王,於蛇住之
場所壞蟻垤集取寶物,向青年婦人、娼婦、村長,按王之言語傳與傳言,博得大名
聲歸於己村,而經其一生後,從其業生於應生之處。又鏡面王行布施積善業,死後
赴天上界。
結分 佛云:「汝等比丘!如來大智,非自今日使,前生即為大智。」佛述此法
語後,說明聖諦之理──說聖諦之理竟,多人達預流、一來、不還、阿羅漢──於
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之伽瑪尼闡陀是阿難,鏡面王即是我。」
註 1 地理師(vatthuvijjacariya)為依魔法知家屋之建地適與不適之學者。
第一章 思惟品 三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四○
2 「十車王」(Dasaratha)按 W.H.D.Rouse 謂為「結民王」之別名。
3 伯父(matula)母之兄弟之意。以下准此。
4 原文為 tvam kammiko hutva(汝為執行者)今意譯「以汝之手」。
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