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思惟本生經 Sariputta

思惟本生經

Saṅkap­pa­rā­gajā­taka (Ja 251)

[菩薩=行者]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,對某厭出家比丘所作之談話。彼為住於舍
衛城內某良家之子,歸依佛法而出家。某日,彼於舍衛城中巡迴托缽,見一裝飾美
麗之婦人,起愛執之心,心情不快而漫步。
師尊等 1 見之,問其不快之理由,知彼欲思還俗,云:「法友!佛為愛慾及其他
煩惱所惱者,除去煩惱,說四諦之教,導致預流果及其他。可伴汝往佛所。」於是來
第一章 思惟品 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二
至佛所。佛曰:「汝等比丘!何故伴來厭出家之比丘?」比丘以其由白佛,佛問:「比
丘!所云厭出家之事真實耶?」云:「真實。」問:「如何耶?」彼於其處說其理由。
佛對彼曰:「比丘!所謂婦人者,昔以禪定之力,斷盡煩惱清淨之人,尚起煩惱,
況汝空虛之人,如何不起煩惱?清淨之人一起煩惱,世譽至高之人,則名譽墜落,

272 而不清淨之人,更無足論矣。搖動須彌山之風,無不搖動古草之傘。此一煩惱,即
使坐菩提道場開悟之人,尚且不免動搖,汝又如何不為所動?」佛為應所求說過去之
因緣。
主分 昔日,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,菩薩出生於有八億財之婆羅門大家,達
成年後,往得叉尸羅,學所有學藝,歸至波羅奈娶妻。兩親亡故,營死後之哀弔,
看守多金,彼思:「此寶今在此處,但作出寶物之人,已不生存。」心情悲痛,身體
流汗。彼長期為家庭生活後,與人多財,棄浮世之欲,拋棄親族人等,入雪山地方,
於適合己意之土地上,葺建-樹葉小屋,抱拾取落物主義,食森林中樹根及種種果
物以維持生命;不久,即得神通與禪定,思久享禪定之樂。「行往人住之里,攝取鹽
味及酸味,如此,予之身體,可以健強,又能運動。他人向如予之德行高者施捨及
禮拜,將可往生天人世界。」於是彼由雪山降下,次第遊行。於太陽沒時,到達波羅
奈城,探求宿所,見國王之御苑,彼思:「此處適宜於單獨坐禪。」於是入於御苑,
坐一樹下,耽於禪定之樂而過夜。
翌日,打扮身體,午前整髮及著羚羊之皮衣,攜托缽之器,制心及諸根,具威

273 儀,只見身前六尺之處,以殊勝之姿,具備美之焦點,惹人注目入於都中。為托缽
而到處行走,抵達王宮門前。斯時,國王正在大高臺上散步,由窗間見菩薩具有威
儀。國王自思:「若世間有安靜之道,不可無此人之身。」於是命一大臣:「伴彼行者
前來。」大臣前往,取托缽之器 2 云:「尊師!國王召汝。」菩薩云:「大功德主!王
不知我。」「如是尊師,待我歸來,請待此處。」大臣向王申述此事。王命大臣:「從
無行者來我宮中,汝往伴彼前來。」菩薩自窗中伸手召喚﹕「尊師!可來我處。」
菩薩向大臣之手交與托缽之器,登大高臺之上。王禮拜菩薩,使坐玉座之上,
自為調粥及以硬食供養,食事已畢,開始詢問,王依菩薩之對答問,愈益對彼信仰
禮拜:「尊師!現住何處?由何處而來?」「大王!予住雪山地方,由雪山地方而來。」
王次又云:「因何緣故?」「大王!大雨降時,須得定住之所。」「如此,尊師!可住苑
第一章思惟品 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四
中,四事品物 3,汝勿憂心,予將行生入天人世界之助力與善業。」王與菩薩約束,
朝食終了,即與菩薩共往御苑,以樹葉葺建小屋,作經行場所及晝夜住處,調配出
家用之一切道具:「請尊師居住快樂。」王語畢,交代守苑之人而去。

274 菩薩爾後十二年間住於其處。某時,國境地方亂起,王思前往鎮壓,呼妃至曰:
「我妃!予或汝必須留於都中。」妃曰:「是何緣故,請王示知。」「我妃!因彼高德行
者在此。」妃:「如彼之事,我將十分留意。有關師之瑣事,予可為之代勞,王可放
心出發。」國王出發之後,妃如前之恭仕菩薩。
王去之後,菩薩於自己洽意之時,常時前來入於宮中進食。某日,菩薩來時甚
遲,妃調配所有軟硬食物,進行沐浴,然後著飾預備低榻,以待菩薩到來;而妃則
隨意著薰香之下衣臥於其處。菩薩計時攜托缽之器,由空中飛至,來至大窗入口之
處,妃聞彼皮衣之聲,急速起立,落下黃色之香衣,菩薩不制六根,見其隱處而生
迷惑。爾時用禪定之力抑制,但煩惱恰如箱中之毒蛇,豎起鎌首;又如橡樹為刃物
所傷,煩惱生起,失去禪定之力。六根污染,菩薩如同失翼之鳥,彼已不能如以前

275 坐而進食,妃於是為彼將軟硬食物,納入器中。菩薩以前食事終了時,皆由窗飛出
行於空中,此日,不能如是,攜食物由大階梯下來往苑中而去。妃亦知彼相思於己
之事。彼歸御苑,不為食事,放缽於寢臺之下,思妃之美手美足、腰之周圍、股之
形狀。口發囈語,七日之間倒臥,食物腐敗,集滿青蠅。
國王於國境地方鎮亂歸來,施莊飾巡視都中,入於王宮之中。王思:「欲見菩
薩」,來到苑內,見道院荒蕪之狀,「彼或往他處而去矣!」王邊言邊行,開啟草舍之
門口入內,見彼臥處,王思:「彼必何處不適。」拋棄腐敗之食物,整理草舍,王問
曰:「尊師!何處不適?」菩薩:「大王!予被刺傷。」國王自思:「予之敵人,不能奈
何於我,今欲削弱我所重視之人,而來刺傷。」於是翻轉行者身體探索被刺之所,但
不見傷。王問﹕「尊師!何處被刺?」菩薩:「予非由他物所刺,乃自刺自胸。」菩薩
起立著座,唱如下之偈 4:
一 予為貪欲所洗浴 想像思惟所研磨
非為有飾吉祥物 亦非作箭之箭師
二 非為耳內插真珠 亦非孔雀羽飾者
予之全身為所燒 為此燒物刺我胸
第一章 思惟品 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九 六

276 三 予之血流出 但不見傷痕
失去心之誠 此予自招苦
如此,菩薩唱此三偈,為國王說法,使王出草舍之外。菩薩為觀法之預備修行,
再得一度失去之禪定,出草舍之外,坐於空中,與國王以訓誡,告王日:「大王!予
將歸雪山地方。」王云:「尊師!不可前往。」王雖作是說,「大王,予住此處,出此
不祥之事,予不能住於此處。」菩薩不以國王之願為意,昇入空中,赴雪山地方,終
生居於其處,為生梵天界之身。

277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說明聖諦之理──說聖諦之理竟,厭出家之比丘,入阿
羅漢果,有者達預流果,有者達一來果,有者達不還果──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
「爾時,國王是阿難,行者即是我。」
註 1 「師尊等」原文為「阿闍梨、和尚及其他」。阿闍梨、和尚同為比丘之師。
2 「托缽之器」即是缽,由行者之手取過,於王宮之中,欲以飲食物施與行者之意。
3 「四事品物」,為比丘行者生活必須之四種物品,即衣服、臥具、飲食、醫藥。
4 此三偈在本生譚中為最難譯之偈,予對此譯大體尚稱滿足,可與英德譯文對照。
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