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古提拉音樂本生經 Sariputta

古提拉音樂本生經

Guttilajātaka (Ja 243)

(菩薩═音樂師)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竹林精舍時,對提婆達多所作之談話。爾時比丘等告提
婆達多曰:「法友提婆達多!等正覺者為汝之師,汝於等正覺者之恩蔭下,修習三藏
得四禪定,與師為敵不宜。」提婆達多曰:「諸位法友!沙門瞿曇 1 如何為我之師,
我唯以自力修習三藏得四禪定。」彼否認尊師之教。
比丘等於法堂之中開始議論:「諸位法友!提婆達多否認師教,與等正覺者為
敵,陷大破滅。」適佛來至此處問曰:「汝等比丘!汝等今有何語集於此處?」比丘白
佛:「如是如是。」佛云:「提婆達多否認師教,與我為敵,陷大破滅,非自
何言論。姆尸羅向彼等曰:「諸商人等!予彈琵琶,何無讚美?」「汝彈琵琶耶?我等
以為汝在調整琵琶音調。」「汝等知有較予更優之音樂師耶,抑或自己不解音樂而不
感興耶?」商人等云:「凡得耳聞波羅奈之都古提拉樂師之琵琶音色者,對汝所彈琵
琶之音,直如女人哄騙兒童之聲。」「如是汝等可取回酬金,予不收受,然汝等往波
羅奈時,予請協伴隨行。」於是商人歸時,伴彼至波羅奈,告以此為古提拉之家,然
後各自歸去。
姆尸羅入菩薩之家,見彼處掛有菩薩之上等琵琶,彼取而彈之。菩薩之父母,

250 因目盲不能見彼,皆云:「是鼠嚼琵琶,吱吱作響。」姆尸羅置琵琶向菩薩父母禮拜。
「君由何處而來?」「欲向師尊習藝,由鬱禪尼而來。」「甚善。」「師尊現往何處?」
「我子不在,今將歸來。」於是等待,見菩薩歸來,與彼寒喧交談,說明自己來意。菩薩
善觀人相,知其非善質之人:「予不具教人之藝,君可歸去。」菩薩予以拒絕。但彼
善辨關係,取悅菩薩父母,菩薩受兩親之強勸,難以回斷,彼一再請求教藝照料,
菩薩終允所請而教藝,彼與菩薩一同進入王宮。王見問曰:?師尊!此為何人?」「大
王!此予之弟子。」彼漸與國王親近。
菩薩毫不吝教,盡己所知,教所有之藝。「教一切藝,毫無保留。」姆尸羅自思:
「予藝已熟達,此波羅奈為全閻浮提第一之都城,師已年老,我住此處為宜。」彼向
師云:「予思奉仕國王。」師云:「甚善,予將向王申述。」菩薩來至王宮向王曰:「予
之弟子願奉仕王,但求薪俸。」王曰:一薪俸可與半分。」菩薩歸向姆尸羅說述其由。

251 姆尸羅曰:「予與師同等待遇,則予奉仕,否則即不奉命。」「是何緣故?」「予已盡知
師之所知之藝。」「誠然,已知之。」「如此何故我得半分?」菩薩以此語白王,王曰:
「彼如同顯其技能與師相同,則與同等薪俸。」菩薩以王之言傳達於彼,彼云:「甚善,
予將表現。」菩薩再告於王,王曰:「甚善,予可見其表演,汝等競技,將在何時?」
第十章 豺品 二五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八 二五二
「大王!願在此後七日。」國王即喚姆尸羅至問曰:「聞汝欲與師競賽,是否真實?」
「大王!此事真實。」「與師不和,實為不宜,競賽可以停止。」王雖制止,姆尸羅云:
「此無妨礙,今後七日與師競賽,可彼此學習各自所知。」王曰:「甚善。」即予承諾。
於是以大鼓巡迴傳知:「今後七日古提拉師與弟子姆尸羅,於王宮門前作技藝競賽,
都中之人皆可集合前來觀藝。」
菩薩自思:「姆尸羅尚在青年,予已年老力衰,老人工作不利,弟子若敗,則無
他話,弟子若勝,當然蒙受恥辱,如是不如隱於森林而死。」彼入森林,恐怖死亡,
又復回轉;心恐恥辱,又入森林,如是往返不已,六日已過。彼之往來路上,草被
踏枯。
爾時帝釋之座,突感發熱。帝釋探索,已知其由。「古提拉樂師為自己之弟子,

252 入森林嚐受非常之苦難,予必須前往相助。」於是急行立於菩薩之前:「師尊!何故
入於森林之中?」「汝為何人?」「予為帝釋天。」菩薩云:「我恐敗於弟子,入於森林
之中。」於是唱第一之偈:
一 微妙有七弦 我教有趣者
彼今指麾我 帝釋應助我
帝釋天聞彼之語曰:「汝勿心憂,予將護助於汝。」為唱第二之偈:
二 吾友我助汝 我為尊師者
弟子不勝汝 汝將勝弟子
帝釋又曰:「然汝彈琵琶,請切除一弦,以六弦彈之。汝之琵琶出普通之音色,
而姆尸羅切除一弦,則彼之琵琶將不出音,同時彼即負敗。於彼知失敗後,汝再切
斷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之弦,只餘琵琶之臺架,然後彈之,由切斷之弦端發

253 出音聲,響徹波羅奈四方達十二由旬。」於是帝釋教菩薩三魔法之賽:「當琵琶之音
響徹都中,由此向空中投第一之賽,於是有三百之天女降落於汝之面前;在彼等跳
躍之中,投第二之賽,則又有三百天女降落於汝琵琶之側跳躍;由此再投第三之賽,
則又有三百之天女降落道場之中跳躍,予亦雜於天女之中而來。汝且行去,汝勿憂
心。」
菩薩於午前中歸家,見王宮之門前,建立假舍,設國王之座。王由宮殿降下,
坐於裝飾之假舍中座榻之中央,身著裝飾物之十萬婦人及大臣婆羅門人民等,居於
第十章 豺品 二五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八 二五四
國王之周圍。都中之物,皆來群集,王庭前車與車相重,椅凳與椅凳相疊。菩薩沐
浴淨身,塗以香油,食各種美味,抱琵琶行至為自己所設之座,帝釋天以人所不見
之相,立於空中,只有菩薩得以認知。姆尸羅亦來著坐,多數之人,圍繞彼等。
最初二人作同樣之彈奏,韋眾對二人之彈奏滿足,幾千次喝采之聲不絕。只有
菩薩得聞帝釋天立於空中之語:「汝可切斷一弦。」菩薩於是切斷蜂弦 2,由弦端發
出之音,如天人之音樂;姆尸羅亦切斷一弦,但不出音。其師於是切斷第二乃至第

254 七之弦,只餘臺架而彈,其音響徹都中。投衣物者幾千,喝采之聲亦幾千之多。菩
薩投第一之賽於空中,三百之天女降落而跳躍;同樣投第二第三之賽,總共九百之
天女降落,如言而跳躍。同時王向群眾暗示號示,群眾起立,責罵姆尸羅曰:「汝與
師尊競技,思得同等身分,汝自不知自己之分際。」各各手執石塊木杖及其他之物毆
打,當即粉碎如微塵而隕命。於是捉其兩足,捨於塚埃之中。
王心滿足,惠與菩薩大量之金,多如雨降,都中人民亦同樣施金。帝釋天亦與
彼寒喧交談:「師尊!予將贈汝著千頭之馬高貴之車,及摩兜麗御者(天之御者)。
汝可乘千頭之馬勝利之車,去至天人世界之都。」言畢而去。
帝釋天回返天人世界,坐於赤黃之毛氈色石座之上。天女等問曰:「大王往何處
而來?」帝釋天詳告彼等,並賞讚菩薩之德行。天女等曰:「我等願見此師尊,請伴
來此處。」帝釋呼摩兜麗:「天女等欲見古提拉樂師,可乘勝利之車,伴彼來此。」彼
云:「謹遵臺命。」即伴菩薩而來。帝釋與菩薩寒喧交談:「師尊!天女等欲聞汝之音
樂。」「大王!予等為音樂師者,依藝而生活,須得工資,而為彈奏。」「請為彈奏,
予付工資。」「予不需其他工資,希望天女各各述說己之善業,予為彈奏。」於是天女

255 對彼曰:「予等所為之善業,以後為汝詳說,師尊!請使我等聞汝之音樂。」菩薩七
日之間,為天人等彈奏音樂,對天人之音樂,亦甚優異。至第七日彼開始一一訊問
天女等所為之善業。有一上位之天女,於迦葉佛時,供養某比丘上等之法衣,出生
為帝釋天之召使,受數千天女之侍奉。菩薩向彼問曰:「汝前生作何善行生來此處?」
關於此一問答,出於「天宮事經」之中。其中有如下之偈:
「天女!汝之美顏照四方 猶如東方曉明星
依何汝有是容色 緣何汝得生此處
汝心快樂多財寶 因何汝能得此富?
第十章 豺品 二五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八 二五六
天女!大威神力我問汝 汝於人間為何善
汝有如是之威光 汝之容顏照四方?」
「最上法衣施與者 男女之間我第一
依此功德我容美 我得天上之樂所
我於天宮為天女 隨心如意我變姿
千之天女我為長 善業果報得如是
依此我有是容色 緣此我得生此處
我心快樂多財寶 多積善根得此富
依此我有是威光 我之容顏照四方。」

256 今有一人向巡迴托缽比丘布施而獻花;今有一人云:「向廟供五指香 3」,而獻
種種之香;今有一人獻種種之甜果物;一人向迦葉佛廟獻五指香;一人由旅行中之
比丘比丘尼宿於自家而聞法;一人立於水中向船上進食之比丘施水;一人於家族生
活不發怒氣,自行完成舅姑之勤勞;一人以自己分之所得分與他人,自不受用,為
一德行高尚之婦人;一人住於他人之家為使役而無怒心慢心,以自己所得分與他
人,出生為天王之召使。
如此古提拉對天宮事經中所出三十六天女依如何之業得出生其處,菩薩一總問過
,彼等亦將自己所為之事,以偈語出,菩薩聞此:「誠然有效有益,予來此處,時
間雖少,而得聞此依善業能得幸運之事。此後還至人間世界,當多行施與及其他善
業。」菩薩唱以下感興之偈:
今日聞此事 我來實不空
有光有潤飾 如意可變姿
我見諸天子 天女亦如是

257 聽聞彼等法 我為大善業
施與與同事 自制與克己
人之到著處 無悔我將至
七日之後,天王命御者摩兜利乘車送彼還波羅奈。彼至波羅奈後,語人以自己
於天人世界之所見,自此以後,人皆精心而為善業。
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,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姆尸羅是提婆達多,帝釋天是

第十章 豺品 二五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八 二五八
阿那律,國王是阿難,而古提拉音樂師即是我。」
註 1「沙門瞿曇」為外道即佛教以外者呼佛所用之語。提婆達多為佛之從弟,出家為佛弟子,彼
對佛用此語,顯示彼有叛佛之意。
2「蜂弦」為第一弦,特呼為蜂絃(Bhamaratani)。
3「五指香」直譯「香五指」(Gandhapanzanglika),確切之意難解,古代北部印度傳有伸掌
及五指附印,具有一種魔力。附此印時,溶解旅檀香,用手浸之謂之「香五指」,浸以血液
謂之「血五指」。「香五指」在本篇譚及第一八六譚均有見,此似為佛之塔廟中奉獻之供養
物。依此上所記則難解為供養物。此處意可作為「五指大之香」。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