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鷓鴣本生經 Sariputta

鷓鴣本生經

Tittirajātaka (Ja 37)

(菩薩═鷓鴣)
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舍衛城時,對舍利弗長老之床座被奪事所作之談話。實
因給孤獨長者建立精舍,派遺使者前來佛前時,佛由王舍城出發,到達毘舍離,於
其處隨意逗留後,正往舍衛城之行進途中。
爾時有六位弟子先行,於長老等尚未取得床座之間彼等云:「此床為我師尊,此
床為先輩指導者,此床為我等自用。」妨礙長老取得床座,使彼等之後前來之長老等
不能入于床座。而舍利弗長老之弟子等亦未能尋得長老之床座;長老因不得狀座,
於近佛床座處之一樹根,有時為座,有時繞根步行,度過時日。於晨朝出發時,佛
起聲嗽,長老亦為聲嗽。佛:「彼處何人?」舍利弗:「世尊!弟子舍利弗!」佛:「舍
利弗!此時因何居於此處?」舍利弗告以事之原委,佛聞長老之言後思巡對法發生之
事憂心。天明佛集合比丘教團,向比丘等問曰:「汝等比丘!吾聞六人先行者奪取長
老比丘之林座為事實耶?」比丘:「是為真實!」佛斥責六人比丘後,向比丘等說示法
第四章 雛鳥品 二八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六 二八二
話,佛問彼等:「汝等比丘!究竟誰有受此最上床座、最善之水、最良食物之資格?」
某比丘答:「彼為剎帝利族 1 之出家者!」又某比丘答:「彼為婆羅門族 2 或居士族
3 之出家者!」又其他諸比丘答:「持戒者、布教師、初禪 4 之得達者,二禪、三禪、
四禪之得達者!」更有其他諸人答:「預流、一來、不還、阿羅漢 5,及得三明六通
者!」如是比丘等依各各之希望暗示得最上床座之資值,彼等語言終了時,佛言:「汝
218 等比丘!於我教團得最上床座等標準,非為剎帝利族之出家者,亦非婆羅門族、居
士族之出家者,亦非律師、經家、論師及得達初禪等者,乃至亦非預流等之標準。
汝等比丘!於此教團實為隨其年長者始應受敬虔之問候,合掌敬禮,真誠之奉事,
可得最上之床座、最善之水、最良之飲食。此實為真正之標準!是故年長之比丘,
實為適應。汝等比丘!今於此處之舍利弗為予之高足,為轉法輪者,應得次於予之
床座,然彼昨夜未得床座,於樹根處過夜!汝等今尚如此有失尊敬,缺乏從順,移
時而行,究將如何?」其後佛更與彼等教訓云:「汝等比丘!於前生為動物時,失去
互相尊敬,缺乏從順,有悖普通生活而行者,於我等決不適宜!於我等之中,知誰
為較年長者,應為敬禮!汝等宜善加思惟,知此為較我等之年長者,向彼敬禮,得
往天道!」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。
主分 昔日,於喜馬拉雅山中腰近一大榕樹處,棲有鷓鴣、猿與象三友,彼等
相互失去尊敬,缺乏從順,乃至有悖普通生活之法。於是彼等浮起思惟:「如是生活,
於我等頗不適宜!我等實應向我等中之年長者為尊敬禮貌之生活。然我等之中,誰
為最年長者耶?」某日彼等欲思出一法,三者共坐於榕樹之根,鷓鴣與猿對象問曰:
「象君!汝前知此榕樹如何生長?」象云:「予於幼年兒童時分,此榕樹為一灌木,予
跨彼而行!更予立於灌木之間時,彼之最高之枝達至予臍。是以予由彼為灌木之時,
219 即已知之。」又鷓鴣與象與前同樣向猿問之,猿曰:「友!予為小猿時分,坐於地上,
伸首可以食及此榕樹最上之幼芽。因此,予由極幼之時即知彼之生長!」爾後象與猿
與前同樣問鷓鴣彼云:「友!昔日,於種種場所有大榕樹,予食其實後,來此場所落
糞,由是而此樹始生;因此,予於此樹未生之先,即已知之;因此,予為汝等之年
長者!」如是猿與象向賢者鷓鴣云:「友!汝較予等年長,此後予等將對汝恭敬、尊
重、承事、敬禮、合掌、供養、敬語、奉迎、禮拜、和敬!予等將從汝之教,汝今
後應與訓誡予等!」自彼時以來,鷓鴣教訓與彼等,使保戒律,自身亦守戒律,彼等
第四章 雛鳥品 二八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部經典六 二八四
三者守五戒,相互尊敬隨順,守普通之生活法,盡壽命時,均赴天界安住之所。
結分 彼等三者所受持者名曰鷓鴣系之梵行。佛言:「汝等比丘!彼等動物實尚
相互尊敬從順而為生;汝等出家,善受經律之教,何以相互失去尊敬,缺乏隨順而
生活耶?汝等比丘!予決定如次,爾來,汝等應向年長者為敬禮、合掌、供養,隨
其年長,可得最上之床座、最善之水、最良之食物。而爾來,年幼者不可奪年長者
之床座,凡奪物者,無論何人,皆為惡作(突吉羅) 7 罪。」如是佛宣此法話竟,現
身成正覺佛,唱次之偈:
恭敬耆宿者 通曉真理法
現法聖者讚(等值阿羅漢)來世赴善處
220 如是佛說尊敬耆宿之功德竟,連結作本生今昔之結語:「爾時之象是目犍連,猿
是舍利弗,鷓鴣實即是我。」
註 1 剎帝利族為印度四姓中之武士階級(王族)。
2 婆羅門族為四姓中之祭祀階級。
3 居士族為在家之家長營宗教之生活。
4 初、二、三、四禪亦云四靜慮,為生於色界四禪天之四階段之禪定法。
5 就預流、一來、不還、阿羅漢,可與鶉本生譚註二參照。
6 三明六通為阿羅漢具有之德,三明為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盡明。六神通為神境智証通、天
眼智證通、天耳智證通、他心智證通、宿命智證通、漏盡智證通。
7 惡作(突吉羅)dukkata 為對僧侶惡作之罪。
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