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riputta | Suttapitaka | 若奴索尼婆羅門經 Sariputta

若奴索尼婆羅門經

Brāhmaṇa (SN 45.4)

起源於舍衛城。
那時,尊者阿難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,取鉢與僧衣,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。
尊者阿難看見若奴索尼婆羅門以全白的馬車從舍衛城出發:馬匹被套上白色的軛、白色的飾物、白色的車體、白色的隨從、白色的韁繩、白色的鞭杖、白色的傘蓋、白色的頭巾、白色的衣服、白色的鞋、用白色的馬尾扇來扇風,人們見了後這麼說:
「先生!確實是梵乘!先生!確實是梵乘的樣子。」
那時,尊者阿難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後,食畢,從施食處返回,去見世尊。抵達後,向世尊問訊,接著在一旁坐下。在一旁坐好後,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:
「大德!這裡,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,取鉢與僧衣,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。我看見若奴索尼婆羅門以全白的馬車從舍衛城出發:馬匹被套上白色的軛、白色的飾物、白色的車體、白色的隨從、白色的韁繩、白色的鞭杖、白色的傘蓋、白色的頭巾、白色的衣服、白色的鞋、用白色的馬尾扇來扇風,人們見了後這麼說:『先生!確實是梵乘!先生!確實是梵乘的樣子。』大德!在這法、律中有可能安立梵乘嗎?」
世尊說:
「阿難!有可能!阿難!這是對於八支聖道的同義語:『梵乘』、『法乘』、『戰鬥中無上的勝利』。
阿難!當正見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志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語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業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命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精進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念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;阿難!當正定已修習、已多修習時,有貪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瞋之調伏為終結、有癡之調伏為終結。
阿難!以此法門,這能被體會:這是對於八支聖道的同義語:『梵乘』、『法乘』、『戰鬥中無上的勝利』。」
這就是世尊所說,說了這個後,善逝、大師更進一步這麼說:
「凡信與慧,成對的法常為責任,慚為轅桿,意為繩索,念為守護的駕駛者。
戒為車的必需品,禪定為車軸,活力為車輪,定為載物的平衡,無欲為帳幕。
無惡意、不加害、遠離為其武器,忍耐為皮甲冑,轉到離軛安穩。
這無上的梵乘為自己所產生,慧者從世間被導離,為必定勝利的勝利者。」

Kritik dan saran,hubungi : cs@sariputta.com